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
认识冬至传统,守护文化家园
来源:张娟芬 发布日期:2021-12-20 浏览量:9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今天广州气温很低,此时此刻,站在寒风中,我们对“冷冬”二字终于有了具体的感受。明天就是冬至,冬至到来,寒冬开始。如果从节气来看,这次的降温,却是最合适不了。在2500年的华夏历史发展中,冬至作为24节气中最早制订出来的一个节气,它蕴含丰厚的中华文化,也承载着华夏儿女对世界与生活的理解与认识。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冬至”有了全面而准确的看法。关于“冬至”这个节气,现代科学说,当“太阳黄经达270度时,冬至日正式开启。”详细一点的解读就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但其实,我国秦汉时期就有了关于“冬至”的说法。那时人民认为冬至这天,日照时间最短,而日影最长。《汉书》上也有说“冬至阳气长”,就是说过了冬至这一天,白昼会一天天加长,阳气逐渐回升。而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冬至的谚语,如“冬至出日头,正月冷死牛”、“冬至有雨明春暖”等,广州也一直有“如果冬至冷,那么春节就会比较暖”说法,这些实际上都来自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观察,是他们的经验总结。古代没有先进的仪器,没有专业的“科学研究”,但我们的祖先对“冬至”的看法却与现代接近,并且这些认识在现代的生活中依然行之有效。透过“冬至”,我们看见的是祖先的智慧。

古人对冬至的重视也远胜今天,那时人们认为冬至就是新年的第一天,是需要盛大庆祝的。《晋书》上就有记载说,魏晋时代,冬至日是要“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并且它的庆祝仪式仅仅“亚于正旦。”现在,广州至今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一直保留着庆贺冬至的习俗,南方和北方依然有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在这天,南方人喜欢吃汤丸,吃冬粉,北方人则有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这一天,家人团聚,祭天拜祖,庆祝冬至这天冷暖节气的循环,祈愿美好的生活。可以说,冬至在中国人心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节日,就是在冬天最寒冷的这一个时间节点,庆祝生命在时间中的流动与相逢。

对于中国人来说,每一个农历的节日都是一种传统,一种文化。“冬至”的南北饮食,或者传统习俗都有丰富的蕴意。南方的“汤丸”,形如太阳,不仅有生活圆满的寓意,更有对新生活的希望。古人认为自然循环,阴阳交替。北方的“饺子”与“交子”读音相近,冬至就是阴阳自然交替的转折点。这天“吃饺子”既是庆祝结束一年勤劳耕作,又是祈愿来年五谷丰登。至于“冬至”宰羊杀猪,以“少牢”之礼祭天拜祖,实则有感恩自然,敬奉祖先,继往开来的意思。冬至的许多传统,都蕴含着中国的文化精神,他们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读懂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它们在内心扎根,能让现代的我们拥有属于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与传统,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与思想。中国人心中对于“冬至”的理解,还折射出中国人独特的情怀与哲思。冬至、立春、夏至、秋分,节气不断轮换;万物依存,又相互转换,而在最寒冷的冬至,阳气正在滋长。时至今日,面对自然,我们强调“青山绿水,金山银山”,那么节气当中涉及的自然规律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考。“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历史长河中,中国人多数都有白居易相近的生命观:面对个人境遇变迁,乃至时代动荡,我们也应该常怀希望,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鼓励自己,勇敢面对,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说“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冬至日,面对凛冽的寒风,同学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相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更应该平日加强锻炼,修炼自身,让自己让我们的国家有能力抵御寒风,笑迎春日! 

冬至虽为一天,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难得的一天。了解传统,传承文化,守护家园,开创时代,是你与我的共同责任。明天就是冬至,祝福大家节日快乐,也愿大家成为民族的守护者与开创者。

(稿件来源:语文科 何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