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9班的王佳。在这春意渐浓的三月,当木棉绽放的芬芳浸润校园时,我很荣幸站在国旗下,与大家分享"播种绿色希望,绘就生命画卷"的主题演讲。
翻开历史长卷,我们会发现中华文明始终与绿色生态相伴相生。三千年前的《周礼》就记载“令万民时斩材,有期日”,西周时期已设立“林衡”“山虞”等官职专司山林管理。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带领百姓筑起“苏堤春晓”,用桃柳成行的诗意实践着生态治理。这些穿越时空的绿色智慧,正如《孟子》所言“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提醒我们绿色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人类文明的根基。
站在当代回望,我们更能体会这份馈赠的珍贵。随着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如今,全球森林面积以每分钟36个足球场的速度消失;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显示,地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50年间锐减69%。但是,人类从未停止播种希望的脚步:在我国塞罕坝,三代人用55年时间将"黄沙遮天日"的荒漠变成112万亩人工林海;在浙江安吉,“竹林碳汇”让每根毛竹都成为固碳卫士;在蚂蚁森林,6.5亿中国人用手机浇灌出4.6亿棵真树。这些数字告诉我们,每一份微小的绿色行动,都在为地球编织新的生命篇章。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成为绿色革命的先锋。在广州中学的校园里,我们看到同学们用行动诠释责任:为改善校园卫生环境的志愿服务,报名的热心志愿者们与下午放学的时间里于男生宿舍楼下河道处为校园环境献力;校园的绿茵芳草上,没有不和谐的垃圾出现。这些日常细节,恰如《礼记》所言“致知在格物”,激励我们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
在这片岭南热土上,广州的中学生正以独特的智慧书写着生态答卷。许多同学将环保融入生活美学——用落叶制作"自然笔记",以木棉花絮填充手工抱枕,把废弃试卷折成再生纸灯笼。正如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当我们在生物岛骑行时感受江风,在荔枝湾涌记录水质变化,这些与自然对话的瞬间,都在构筑着城市生态文明的青春坐标。
对此,在3月12日植树节来临之际,我倡议大家共同做到两个“一”:每天节约一张纸,让每本作业本多留存一片森林;每周参与一次垃圾分类,让可回收物获得新生。正如钱学森先生构想的“山水城市”,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校园和城市生态系统的设计师和建设者。
此刻,让我们注视那抹国旗的鲜红,铭记它映照着保护绿水青山的承诺。从岭南的榕荫到北国的胡杨,从教室窗台的绿萝到漫步校园的桂花,绿色带给我们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以青春之笔,在天地间描绘永不褪色的生态画卷。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稿件来源:高一9班 王佳)
- 上一篇: 共建和谐校园,共促美好未来
- 下一篇: 春风化雨,感恩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