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二1班的劳子馨,今天我将在此与大家分享我参与英才计划一年以来的感悟收获与心路历程,也希望我的经历能为正在考虑是否参加英才计划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一年前,英才计划报名时的场景时至今日依然感觉历历在目:当时的我并不了解这个活动是做些什么的,而且我觉得“科研”这样高大上和严肃认真的事情,和我有些散漫的性格完全不匹配。林校在那时候找到我,劝说发挥一下自己能言善辩的小小天赋去试试。在“半推半就”之后,我还是参加了英才计划的面试——因为没有想过自己真的能通过,所以面试时没有给自己特别大的压力。这里我要感谢我的第一位引路人—林少玲副校长。她非常了解学生的性格,也懂得循循善诱、换位思考,因材施教。我是个比较有主见的人,如果当时劝我的人不是她,我大概率是不会改变主意的。
在英才计划培养期间,我遇到了两位对我影响非常大的老师。他们分别是现任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老师和我的导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俞陆军老师。在今年四月份于中山大学举行的“英才计划”生物学科工作委员会广东省调研会议上,我作为第一个发言的学生和最后一位发言的学生先后站起来了两次。施老师在最后进行讲话的时候对我两次站起来的勇气和我的发言内容进行了肯定和鼓励,我也因此在活动结束后加上了施老师的微信。施老师当之无愧是我生物学习道路上的偶像,也是我人生路上的前行动力之一,我将始终朝着他对我们的期待,努力奋斗。至于我和我的导师俞陆军老师,也是经历了从举止拘谨到收放自如的阶段。由于我刚进入实验室时难以避免的粗心大意和毛手毛脚,我没少被他批评过,以致于一开始的我总是害怕在实验室见到我这位导师过来检查我的工作。后来,则是师生之间相互磨合,互相适应的时期。俞老师是一位非常负责任的老师,他不厌其烦地与我开会讨论答辩事宜,解答我研究课题中遇到的问题,甚至与我分享一些人生经历与智慧。也许正是受我的导师的这份不辞辛劳、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的影响,我也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完成我的工作,不愿意辜负他的这份期待与信任。如果没有他们二位的支持与鼓励,我远没有走到现在的决心和勇气。
从隐隐约约地觉察到我比较喜欢“生物”这门学科,到能够坚定地说出我对“脑科学”和“生物制药”特别感兴趣,并跟别人头头是道地谈上一段我对这些领域的了解……这中间其实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对我兴趣的激发产生了很大影响的一段时光是今年暑假的清华之旅。7月份时,我只身一人前往清华大学参与了为期一周的暑期课程。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中心,从事不同研究的教授们为我们带来有关生物的不同领域的知识讲座。在他们的介绍之下,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各个领域目前所取得的最尖端的研究成果、需要攻克的主要困难以及其未来的发展。基于大致了解的情况下,我发现我自己对“脑科学”、“生物制药”以及“利用电镜研究治疗疾病”这几个课题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并决定在今后持续关注这些领域的发展。我并不属于从小对某一门学科有着浓厚兴趣的孩子,因为我本质上并不爱学习,但现在的我终于有信心说出:生物是一门能吸引着我不断探索的学科,我对生物很感兴趣。我期待有一天自己的研究能够有机会造福于人类和社会。
参与英才计划以来,我对于科学研究也产生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关于施一公老师写的“对实验室如痴如醉,魂牵梦萦”的这种滋味,现阶段的我还没体会到——也许是尚未到达能够在实验室做出点什么的能力。但是,科学研究中探索未知、获得新知,打破旧知的这种感觉已经深深地吸引着我。英才计划期间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情是读一篇名为《AcERF74和AcERF75调控猕猴桃抗涝性研究》的论文,这篇浙江大学的硕士论文足足有77页word。刚拿到这篇文章我在心里悄悄腹诽到:“我的导师到底为什么觉得我有时间有能力能读一篇这么长的论文呢?我还是个高中生,我每天要写这么多作业呢!”但迫于形势和生存压力,我还是硬着头皮“上阵”,开始啃这篇77页的硕士论文。当真正读进去了之后,我发现看文献于我而言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发自内心地享受这种不断地获得新知识的感觉,每每遇到不懂的实验方法或是生物名词,我会再到bing浏览器的国际版进行搜索。通过这样“抛砖引玉”的学习方式,我往往能找到大量相关联的文献,便开始一篇接着一篇看,再将我觉得对我的课题有启发性、有帮助的内容保存下来。
参加英才计划一年以来,被老师、同学以及学弟学妹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英才计划对高考有帮助吗?能降分录取吗?”每每碰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会坦诚地回答:“没什么直接帮助,也没降分政策,但是一段不可多得的体验和经历,就我自己而言我不后悔我付出的时间。”英才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交流平台,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参加英才计划,你将有机会以高中生的身份走进高校实验室,获得大学教授对于课题研究的指导;你将有机会提前体验清华大学的课堂氛围,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高中生交流课题,合作学习——除此以外,最为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你会慢慢探索自己是否对一门学科感兴趣,以及对具体的哪些领域感兴趣,这对于未来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为期一年的“英才计划”在我的人生旅程中已经告一段落,这一路上我接受了很多人的帮助:或是意见指导,或是精神鼓励;我也经历了很多挫折:也曾彷徨,也曾想过放弃。一路走来,回想过去的种种困难,现在都能一笑了之。英才计划带给我的更多是一种敢闯敢拼,敢于尝试,不怕失败,不言放弃的精神!我坚信不管未来我是否继续在生物研究领域深耕,抑或是选择在其他领域发展,这一年的体验都会是我人生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稿件来源:高二1班 劳子馨)
- 上一篇: 我的这一年
- 下一篇: 躬耕六十载,携手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