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
弘扬航天精神,争做有为青年
来源:张娟芬 发布日期:2022-06-13 浏览量:46


 2022年6月5日,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赴中国空间站,这是中国航天员第9次踏上征途,也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23次冲向太空,而此时距离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已是50多个春秋,50年白驹过隙,50年箭指苍穹,如今的东方红一号虽然已经停止工作,但它早已不是孤军奋战。我们的天宫成为人类新的太空家园。我们的风云、高分,上可观风起云涌,下可测地理万千。我们的北斗,拉开覆盖全球的“天罗地网”,我们的天链,架起一座座天地沟通的桥梁,我们的嫦娥、天问,奔赴星辰大海。

 然而航天路从来都不是一条坦途。1996年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万众期待下首次出征,然而火箭起飞不到2秒,却突然偏离发射方向。2020年4月9日,已连续成功发射26次的长征三号乙,又因火箭第三级工作异常而坠落解体,中国第22次运载火箭发射失败。失败是沉痛的,但科学的高峰却永远是咬着牙、含着泪才能攀上的。50年多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航天人砥砺前行,克服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2020年6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升空,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同年11月,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从2020年开始,中国航天相继成功发射了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并完成了飞船与核心舱的对接和在轨测试,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2021年5月,“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祝融号”成功着陆火星;同年中国航天共执行55次发射任务,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航天事业果实丰硕,无法一一列举,这些成就既反映出中国航天的实力,也标志着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行列。

 尽管如此,中国航天进程从来都不缺少逆境。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刚刚起步,国家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苏联突然撤走在华专家,导弹研制工作顿时陷入停滞;2002年,中国参与研制欧洲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但在投入20多亿经费后被排出项目组;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沃尔夫条款,限制美中在航天领域的合作。面对技术封锁,中国航天人深切的感受到,航天领域的尖端技术是不可能从国外直接获得的,只有自主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将祖国发展与安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手中。所以,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持续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中国航天精神,不畏失败,勇于创新,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的坚实而又稳健。

 同学们,中国航天探索之路不是恰如我们的学习之路吗?在你前进的路上一定也不乏困难和阻力,你是否也想过放弃?你是否也将学业的进步寄托于外界的力量?课上的笔记整理了吗?昨天的作业完成了吗?如果遇到突发情况,紧急停课,你的学习是否也会停滞不前呢?学习从来都不是知识的机械记忆,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而这恰恰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近年来,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和科技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给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也给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一方面,国际空间资源争夺变得白热化,另一方面,空间安全形式日趋严峻,我们与美国等航天强国仍有较大差距。中国航天事业任重而道远,而这一重担必将落在你们的身上。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李大钊先生曾说“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同学们,作为中国航天事业未来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铸就强健的体魄、武装科学的头脑,延续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为实现中国梦强国梦贡献力量。为此我们应刻苦学习、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不怕困难,真正以航天精神指引自己的成长之路。希望同学们都能奔赴星辰大海。

 谢谢大家,我的分享结束。

 (稿件来源:高一学部  吴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