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明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节日——腊八节。很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腊八节背后所蕴含的暖暖中国味。
腊八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腊祭仪式,这是一种在农历腊月举行的祭祀活动,旨在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高度依赖自然环境,因此通过祭祀仪式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希望获得好的收成。腊八节作为腊祭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独立的节日。腊八节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如熬制腊八粥、腌制腊八蒜、煮腊八面,以及祭祀祖先等。这些习俗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腊八粥是一种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品,寓意着五谷丰登、五福临门。腌制腊八蒜则寓意着辟邪驱寒、迎接新春。这些习俗的传承与发展,使得腊八节成为了一个充满民俗风情的节日。
“过了腊八便是年”,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意思是过了腊月初八便迈进了春节的门槛。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展现北京人过腊八的热闹场面。他写道: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冰心在《腊八粥》中诉尽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她写道: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沈从文在《腊八粥》里描绘腊八节浓郁的民俗氛围。他写道: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每逢腊八节,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就像是一场家庭的团聚与传承。 在腊八这一天,家人们早早地就开始准备食材。长辈们会将各种食材精心挑选、洗净,放入锅中慢慢熬煮。孩子们围在炉灶边,等着香甜的腊八粥。那袅袅升起的炊烟,弥漫着腊八粥的香气,弥漫着家的温馨。一碗腊八粥,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腊八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崇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社会,尽管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但腊八节这个传统节日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感受浓浓的亲情。
岁寒腊月至,温暖过深冬。杜甫在《腊日》中写道:“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腊八节,有烟火人间的温情,更有文化传承的浪漫。暖暖中国味,浓情腊八节。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腊八节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可以在周末尝试一下为家人亲手制作腊八粥,将这份传统文化的温暖传递下去。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稿件来源: 高一学部语文组 杨飞)
- 上一篇: 考试:自我检验的修行之旅
- 下一篇: 元旦话传承,新年展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