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
数智赋能,共探教育新生态
来源:陈李彦仪 发布日期:2025-04-02 浏览量:7



2025年3月28日,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广州中学承办的“广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与质量提升项目”2025年春季学期省级教研活动第3场在广州中学顺利举办。本次活动以“运用CSMS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索”为主题,吸引了全省几十所项目学校、近千名教育工作者线上线下参与,梅州市曾宪梓中学、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梅州市大埔县西岭实验学校、梅州市大埔县张云栽实验小学、梅州市丰顺县实验小学、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等7所协办单位共同助力。

广州中学副校长周文超代表承办校致欢迎辞,并作专题发言《数智赋能守初心,教育创新向未来》。他回顾了过去一年全省教育工作者借助CSMS系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教学目标从“模糊经验”走向“精准导航”,学情诊断从“粗略判断”升级为“动态追踪”,教师从“技术小白”蜕变为“智慧领航者”。他强调:“技术是桥梁,教育的本质始终是育人。”呼吁教育同仁以开放之心拥抱技术,以审慎之思驾驭工具,更以温暖之情守护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人的光芒”。


活动中,多位一线教师与教研团队分享了CSMS系统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

广州中学谢文欣老师以《导数研究函数性质》为例,通过CSMS数据分析发现课堂提问以封闭式为主,学生思维深度不足。优化后,她设计阶梯式问题链,增加“为何”“若何”类提问,学生发言率提升30%,高阶思维指标显著增长。

梅州市丰顺县实验小学何金开老师利用CSMS分析口语交际课例,发现课堂氛围沉闷。通过引入“解决小烦恼”“贴鼻子游戏”等趣味活动,学生主动发言率从45%跃升至78%,课堂互动质量大幅提升。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薛晓星与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李冬梅联合分享了《CSMS促进不同群体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研究》。研究聚焦新手教师与中青年教师群体,通过173节课堂数据追踪发现:新教师授课初期“概念讲授型”占比高达65%,通过CSMS动态诊断,结合“1个项目+2个课题+3级支持”培养模式,新教师课堂四何问题(是何、为何、如何、若何)均衡度提升40%;中青年教师则在“思维激发”“课堂调控”等薄弱环节针对性改进,教学策略优化后,学生参与度提升35%。

 

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葛小英老师展示了初中英语课堂的优化案例。借助CSMS的实时反馈,教师整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设计分层练习与互动任务,学生参与度提升至82.75分,教师数字教学设计能力显著增强。

 

“数智时代CSMS助推新型教与学模式构建”主题沙龙中,从现状、突破、挑战与共识四环节展开,丰顺实验小学校长张玉,大埔县张云栽实验小学教务处主任蔡子栋,广州中学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郭海明,广东省教研院黄埔实验学校课程教学处副主任张勇攀,大埔县西岭实验学校初三级长张宣成,梅县外国语学校初中数学备课组长肖穗等六位教师参加研讨,他们指出,CSMS通过数据驱动精准诊断教学盲区,助力教师从“经验依赖”转向“证据导向”。挑战聚焦技术焦虑、数据隐私及“伪智慧课堂”风险,共识强调教师需以育人为本,平衡数据与人文温度,在技术赋能中守护教育初心。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李海东副院长总结:CSMS是教育的‘数据医生’,但教师需始终锚定育人目标,在数智浪潮中守护教育的温度与深度。本次教研活动通过聚焦课堂教学评价应用场景,展示了数字化技术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作用。活动为区域、学校、教师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展示了当前我省教育数字化的最新进展,为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数智浪潮奔涌向前,教育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本次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技术赋能的实践展示,更是一场教育初心的集体回归。正如周文超副校长所言:“愿我们以今日之探索,铸就明日之标杆!”期待更多教育工作者携手同行,在技术与人文的交融中,书写中国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