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
帷幕之下,青春正燃——记2025广州中学话剧节
来源:陈李彦仪 发布日期:2025-04-17 浏览量:16

怀揣着“让每个生命都绽放精彩”的育人初心,广州中学话剧节于三月春光中再度起航。自3月24日至4月2日,四部学生大戏在凤凰剧场接连上映。师生携手,家校同心,从剧本打磨到舞台雕琢,从台前表演到幕后协助……聚光灯下,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演出令人动容。

《天下第一楼》高一2班

 

民国年间,天下局势动荡不安。在风云变幻的北京城内,一家名为福聚德的烤鸭店正面临着闭炉扫客的危机。老掌柜卧病不起,掌炉的厨子居功傲人,两个少掌柜樗栎庸材不务正业,伙计们也是各怀其心。在如此状况下,未能调和矛盾的福聚德将如何渡过危机?新任掌柜下车伊始,福聚德的壮大方兴未艾,一切似乎都在向好发展。

然而,平静的水面上波澜又起,积债、歧视、贪念,面对犹如厝火积薪的新老矛盾,掌柜还能否措置裕如?重重压力之下,福聚德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精彩剧照

 

 

 

本剧感想

斯子萌(导演组):

大幕徐徐落下,看着演员们依次上前谢幕,雷鸣般的掌声如潮水漫过剧场。蓄积的热泪终于夺眶而出,两个月来昼夜打磨《天下第一楼》的时光突然有了重量——排练时的点点滴滴如走马灯般在眼前流转:往昔排练室里忙碌穿梭的身影、演员们反复推敲台词的专注神情、与同学们群策群力攻克难关的日夜,此刻都化作鎏金的记忆琥珀。虽然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但那些被汗水浸润的剧本、被笑声点亮的星辰、被集体智慧照亮的困境,已然在时光长河里定格成永恒。感谢所有台前幕后的伙伴们,这段共同浇筑心血的旅程,将永远镌刻在我记忆的星空里。

欧嘉睿(饰演玉雏儿):

 我想我会永远记得这个舞台,记得福聚德里发生的点点滴滴,记得玉雏儿这个角色。她不需要夸张的表演或强烈的台词张力,正因如此,更需要用心揣摩和深度挖掘。未来的某天,当我们再次回忆这段排练时光,定会为曾经的付出感到由衷自豪。

吕冠彤(音效组):

 有问题解决问题,不着急。演出那天,所有人全神贯注。灯光音效的放映,背景PPT放映,三十多位演员的耳麦交接……两个小时,零失误!最后谢幕音乐响起的一刻,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许子琦(演员):

 出演话剧《天下第一楼》是一次很珍贵的经历。我饰演的是宫里包哈局的执事,一个代表晚清守旧势力的角色。在排练期间,我反复观摩原版视频,潜心揣摩这个人物形象及其在剧中的作用。回想起一次次排练,每个同学都在不断地去了解人物,努力地去成为人物,从第三视角的观众转变为第一视角,或许我们青涩的演绎并不完美,但足够用心,足够令人动容。

张君琳(道具组):

 演出时,我站在舞台一侧协助换麦克风。看着台上演员自然流利地演绎,手里拿着一件件道具组精心挑选的道具,我心里就止不住的开心与自豪。虽然作为幕后人员,名字注定只能出现在海报的致谢处,但《天下第一楼》的成功离不开台前幕后的每一个人,福聚德的繁荣昌盛也是由王子西、福顺、成顺等小人物与掌柜一起撑起来的。这一段尽力与我而言十分珍贵,锻炼了我的沟通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天下第一楼》里说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可这顿筵席将会在高一(2)班每个人心中永存。

冯尊钺妈妈:

 当帷幕一拉开,精致的舞台背景、年代感十足的服装以及生动的开场白一下子把人拉回到了民国初年。整部剧人物角色多,台词困难,孩子们却淡定自若。他们自信且有潜力的一面超出了我的想象!相信这段话剧体验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对能力和性格的培养,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助推作用,感谢校方给了孩子们一个难得的历练和体验机会!

 


《威尼斯商人》高一3班

 

安东尼奥,一位备受敬重的威尼斯商人,正陷入一场诡异的危机。为帮助好友巴萨尼奥向美丽聪慧的鲍西娅求婚,他向高利贷商人夏洛克借了三千金币。然而,借款契约的条款却暗藏玄机:若到期无法偿还,夏洛克将从安东尼奥胸口割下一磅肉!

随着还款日期临近,安东尼奥的商船却迟迟未归。眼看违约已成定局,巴萨尼奥心急如焚,匆匆赶回威尼斯,试图挽救好友的生命。而鲍西娅也以另一个身份悄然来到法庭……

 

精彩剧照

 

 

 

本剧感想

王铭(导演组):

 从第一次当导演,到第一次扮演角色;小到每一个细节的道具,大到每一个剧情的演绎,我们经历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当场钟庄严响起,这场盛大的梦也拉开序幕。当台下掌声轰鸣响起,笑声雷动四方时,大家的成就感逐渐被具象——这或许正是话剧的魅力。

杨紫琦(道具组):

 话剧终会散场,但这段为《威尼斯商人》倾注全部热情的日子,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道具组的每一份努力,或许不会被观众看见,但却真实地支撑着舞台上的每一刻精彩。莎士比亚说:世界是一个舞台。而我想说,能在这个舞台上与你们并肩作战,是我最大的荣幸。

王铭爸爸:

 作为家长,我十分欣慰和感动。学校敢给舞台,老师敢于放权,孩子们敢于尝试。几个月的准备,孩子们的协调力、记忆力、领导力、执行力都得到了锻炼。孩子们既表演了角色,又表达了自我;既学习了文学思想,又成长了协同能力。这正是学校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校训的实证。

李宥希妈妈:

 广州中学话剧节,是孩子中考时坚定选广中的理由之一。今天孩子们的演绎着实让我惊讶!台上台下,全情投入的每一个孩子都在闪闪发光。作为话剧迷,这是本人捧场的话剧演出中,业余选手呈现的最专业的舞台。完美!必须狠狠点赞!

 

 

《疑云之下》高一4

 

1999年夏,某市城中村发生一起命案,弑父嫌疑人陆子豪被捕,村里流言四起。一日,村长召集八人座谈。当七个人的观点都齐齐指向有罪时,却出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声音。

偏见与理性的博弈,人性与情感的剖析,在讨论中逐渐展开……一切的一切,都在被暴雨冲刷。疑云之下,是什么动摇了他们的立场?嫌疑人又是否真的清白?

——此剧本改编自《十二怒汉》)


精彩剧照

 

 

 

本剧感想

周琳涵(导演组):

 从选定剧本到历时三个月的反复打磨,从初次剧本围读的生涩到最终站在舞台上的自信,我们经历了太多。每一次排练,我都仔细留意演绎的每一处细节,从坐姿、走位到语气、情感,剧本上遍布不同颜色的批注,密密麻麻,如同群蚁排衙。感谢编剧对于情感调整,情节创意的帮助;感谢所有演员,导演,编剧,灯光音效,道具,后勤的支持与努力,感谢黎老师一直以来的陪伴与帮助,是团结的力量让《疑云之下》得以完美收场。

蔡东翰(饰演老方儿子):

 话剧如同一项浩大的工程,20000+的台词,繁琐的动作细节。在这之中,凝聚的是万众一心的精神,展现的是永不言弃的魄力。纵使有过挫折,有过低谷,怀疑过自己,质疑过能力,但是我们从未放弃过。或许这就是独属于四班的团队魅力。

胡雨嘉(编剧组):

 演出时,有好几次我望着忽明忽暗的舞台,低声自问,当初的我们想得到会有今天吗?第一次围读时,错漏百出的剧本逗得大家大笑,因此必须从故事背景开始全新塑造。那一周,我时时刻刻都在想剧本的事。吃饭,走路,睡觉,凡是不用学习的时候我都在想剧本。虽然一路上挑战重重,可我们毫不避让,最终获得了珍贵的成长经验。戏要波澜才好看,而料峭春寒,难得并肩,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周琳涵妈妈:

 起初,我对这场由孩子们自导自演的话剧并未抱太大期待。可演出过程中,我和家人们全程目不转睛,就连七岁的弟弟都沉浸其中,看完了全场。孩子们生动自然地演绎出角色间的冲突和情绪起伏,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让我真切看到他们身上蕴含的无限潜力。和我的高中时代相比,新一代的进步实在太大了。祖国有希望!

陈倩睿妈妈:

 最初讶异于你们将几分钟的话剧延展成两小时的鸿篇,当灯光聚集在村长出场时,当帷幕拉开时却恍然:这哪里是寻常校园剧,分明是用少年意气浇筑的思辨殿堂。编剧同学以惊人笔力构建的三重世界,让妈妈在观众席经历了一场灵魂震颤。当陈一航同学的独白刺破舞台的寂静,当那对父子在光影中碰撞出人性的星火,我忽然明白学校深远的育人匠心——让思想的种子在戏剧的沃土里破茧,让少年们提前触摸成人世界的棱角。

 《钱学森》高一1班

 

话剧《钱学森》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传奇人生为蓝本,生动再现了他从青年求学、赴美深造到毅然归国、投身祖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历程。

该剧融合艺术性与教育性,既是对钱学森精神的深刻致敬,也是对当代青年的激励与感召。吾辈青年学子应传承钱学森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精彩剧照


 


 

 

本剧感想

余泽明老师:

 《钱学森》这部话剧,要演好,其实非常不容易,我觉得至少需要跨越三大难关。第一,如何用90分钟时间凝练钱学森这位伟大的战略科学家的生命史诗。第二, 面对去年珠玉在前的版本,我们如何在传承中寻求突破。第三,作为首届钱班的学生,我们如何让钱老的精神真正走进我们内心的深处。令人欣喜的是,今晚的舞台给出了完美答案。

霍依晨(导演组):

 当舞台的帷幕缓缓落下,我的内心犹如翻涌的潮水,久久难以平静。从剧本修改时的反复斟酌,围读时对每句台词的细致揣摩,再到全真模拟的一丝不苟……演出当晚,钱老的形象在舞台上逐渐立体鲜活。台下响起的热烈掌声,让我眼眶湿润。这场演出的成功,离不开高一(1)班全体同学与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每一位支持者。钱学森先生的精神,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心间。

陈思淇(饰演蒋英):

 蒋英作为贯穿《钱学森》全剧的线索人物,需要我从少女的轻盈到暮年的持重层层递进。她不仅是钱学森的知己伴侣,也是对音乐、爱情有追求的独立女性。她值得被更多人看见。这次表演经历对我来说是挑战,但也是成长。从一开始与其他演员一对视就笑场,到可以默契的兼顾走位与台词。剧本的数次打磨,后台三次换装的急风骤雨,道具换麦的不断协调,在一次次磨合中,我们呈现了非常圆满的一次演出。聚光灯下,我想比掌声更珍贵的,是台前幕后让我们班凝聚在一起的每个瞬间。

王泽宇(演员、道具):

 从初三第一次来凤凰校区观演《赵氏孤儿》起我就一直期待着能踏上话剧的舞台。排练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但当聚光灯亮起时,我的一切犹豫和杂念在一瞬间消失。说着已经演练过无数次的台词,走到熟悉的位置……整个过程恍如一场梦。无论回忆多少次,也仍然会被大家为了话剧付出的日日夜夜深深打动。再次感谢为《钱学森》的演出做出努力的所有人。话剧己落幕,但我们的故事还是未完待续!

张沣铭家长:

 流畅的表演、有条不紊的转场换景、精准的追光、黑板上的公式、伤员战士的口音、对美国警察的讽刺、精美的话剧周边……处处细节都展现出了孩子们的诚恳和用心。振奋人心处满场的掌声,一次次唤起我们对科学精神的崇敬!舞台上每一个孩子散发出的自信光芒,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无限可能!这也正是广州中学话剧节的独特魅力!

王嘉诚妈妈:

舞台之上,既有毅然冲破桎梏的家国大义,更见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的科技豪情。钱学森班的少年们,你们用戏剧诠释的不仅是历史,更是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担当——这份以艺术浇筑的爱国信仰,必将化作明日开拓创新的磅礴力量!

 



话剧节是广州中学的传统项目。这个延续了十余年的文化传统,既是学校课程育人与活动育人的完美融合,更是学校"激扬生命、成就梦想"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从《天下第一楼》里百年老字号的商海浮沉,到《威尼斯商人》中契约与人性的交锋;从《疑云之下》抽丝剥茧的悬疑张力,到《钱学森》横跨重洋的科学报国——舞台上的灯光不仅照亮了剧本,更映照出了广中学子的熠熠风采!当知识从书本迈向舞台,当素养从试卷走进现实,教育便在这里开始迸发蓬勃的生命力。

广州中学的舞台永远为每个追光的少年保留最亮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