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
广州中学:立足校本研修,重构教师专业发展新样态
来源:苏佩虹 发布日期:2025-10-22 浏览量:9

广州中学大数据中心会议厅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强正在亲自展示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的强大功能。只见他轻点鼠标,一番娴熟操作,长达7.35米、宽为2.35米的巨幕电子屏瞬间亮起。随着一位教师姓名的输入,其完整的专业画像跃然屏上:近三年的课堂教学评价曲线、CSMS系统生成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学生作业及考试反馈、参与教研活动轨迹、各级各类教研成果和获奖荣誉等均一目了然。技术赋能教育,其本质不是堆砌硬件,而是重塑教育生态。李强说道。问及学校参与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初衷,李强表示:我们的初心,就是希望通过借助技术的力量和手段,让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运作机制的优化、教学资源的丰富、办学活力的激发和办学决策的精准,从而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强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中学教育国际论坛上做专题报告

顶层设计:

打造一脑双擎核心特色,筑牢智慧校园教育根基

广州中学基于深厚的办学底蕴与前瞻性的育人目标,构建起一套脉络清晰、驱动有力的智慧教育系统,形成一脑双擎的核心特色。

智慧大脑助力高效管理与精准决策。学校的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以下简称大数据中心)宛如一个超级大脑,作为学校的智慧核心,全面支撑校园管理、教学服务与决策支持的系统化运行,实现从学生考勤 、公文流转到课堂教学、成绩分析等各环节数据的统一汇聚与智能分析。校长和管理层可依托数据驾驶舱进行精准决策,学科组长可根据数据报告评估教学成效,班主任可通过学生的综合数据画像开展个性化指导。大数据中心打通了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从根本上消除数据孤岛,推动学校管理从经验依赖型数据驱动型转变。

双重引擎驱动课堂改革与评价升级。数学课堂上,一场关于函数图像与性质的探索正悄然进行。学生用手中的点阵笔在印有特殊点阵的纸质学案上演算、绘图,笔尖划过纸张的每一个轨迹,都被实时同步到讲台的一体机上;教师从一体机生成的数据分析报告中,了解到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及完成度,或即时点赞,或进行针对性点评和个性化辅导……这是学校双擎之一智慧课堂的一处生动缩影。目前学校的智慧课堂已升级至3.0版本,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教师通过平板推送个性化任务,实时掌握学生的思维过程并给予精准指导,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活力都得到极大激发。第二引擎CSMS课堂教学智慧评价系统,它被教师们亲切地称为“AI教练第三方专家。以往依赖听课人员主观感受的课堂评价,如今被CSMS系统量化成一份份详尽的报告,课堂整体表现、教与学互动交流、课堂思维激发等一目了然,使教师教研工作更加精准和有据可依。

 

地理教师展示融合GAI智能体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的跨学科教学案例

机制优化:

落实三位一体校本研修,创新教师能力发展模式

广州中学教师队伍庞大且分布在四个不同校区,常态教学课堂观察及诊断优化面临空间距离远和人员不足的问题,教研组开展工作阻力大;传统课堂评价长期依赖经验判断,缺乏系统理论支撑,制约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对此,学校以推进项目实施为契机,在实践中探索出AI支持的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实施的校本研修模式,致力于开拓教师成长路径,创新教师队伍智慧教学能力发展模式。

变革机制,构建校本研修模式。学校充分发挥市、区、校三级教研体系优势,建立教师发展中心与课程教学中心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通过制定覆盖初职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名教师的梯队培养计划,各学科组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指向教学实践的校本研修,形成教研、科研、培训深度融合的三位一体发展格局。

创新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校创新构建“AI支持的教师队伍智慧教学能力发展模式,形成设计实施评价反思的螺旋式上升路径。在数学科组的试点研究中,通过对四个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11节课堂进行追踪分析,由AI系统提供精准的教学行为诊断,为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推动教学评价向数智化转型。

改革评价,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学校确立师德为先、数智与学科素养并重的评价原则,构建涵盖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自我发展、数字素养等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大数据中心的量化分析与校本研修质性评价相结合,建立长周期、多维度的发展性评价机制,有效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

 

项目团队参与学术研讨及典型案例交流活动

数智赋能:

实现拥抱AI”观念转变,形成区域示范品牌效应

在广州中学推进AI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并非技术本身,而是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转变观念,拥抱AI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起初对运用CSMS系统极为排斥,认为AI无法理解语文课堂的人文温度。在项目团队的鼓励下,他尝试录制一节常规课,CSMS报告显示整堂课提问频率虽高,但近八成都是是不是”“对不对等封闭性问题。这份数据令他大受震撼: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在启发学生,没想到却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他们那么多思考的时间。他主动向年轻教师请教,学习设计开放性问题链与课堂留白技巧。调整教学策略后,CSMS数据显示学生主动发言与思维参与度显著提升。这个‘AI教练真能给教学做体检,帮我发现自己都没意识到的问题!他兴奋地向校长分享。学校通过种子教师引领、集体教研解读报告等策略,让教师亲身体验技术并非取代,而是赋能。看到老师们从要我用的我要用的,这种观念的转变,是最让我感动和自豪的。李强说道。

扎根实践,突破困境。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学校曾面临教师接受度低的挑战。初期在数学科组取得的成果向全校推广时遭遇阻力。项目团队及时调整策略,将AI教学模式与教学反思专项行动相结合,依托学科组建设和学术节平台,在11个科组同步开展基于精品课的行动研究。这一转变使技术应用从外部要求转化为教师的内在需求,最终赢得教师们的广泛认同,实现了从要我用我要用的根本转变。

凝炼成果,示范引领。经过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学校取得显著成果:《基于CSMS与学习发生知行理论的课堂转型实验研究》《AI支持的教师队伍智慧教学能力发展模式研究》获评广州市实施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项目典型案例,相关论文在《广州开放大学学报》《教育测量与评价》等学术期刊发表,多项省市级课题顺利结题。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强应邀参加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在中学教育国际论坛上做专题报告,分享学校在数字化育人方面的前瞻思考与实践路径。学校承办广州市弘扬教育家精神,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学术研讨会,李强校长在会上做主题发言,分享多个学校典型案例及成功经验,为破解智能时代师资难题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学校承办2025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GAI+大概念五合一四应用研修活动暨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天河)建设推进会,省、市、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及教师代表逾300人参与活动,充分彰显出学校在智慧教育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


来源:广东教育杂志社